3月6日至7日,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媒体采访团一行首站来到德州,深入当地的面粉以及馒头加工企业,探访德州如何促进粮食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食加工产业,以及如何进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此行还有另一重要目的——寻求德州当地粮油企业与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打造的结合点。
采访团由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带队,大众日报、齐鲁晚报以及齐鲁融媒等媒体记者组成,先后来到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企业——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、山东德州馍大郎食品有限公司、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采访。
采访团一行在麦香园门前合影留念(大众日报记者 于鹏 摄)
一走近麦香园的生产工厂,一阵麦香扑鼻而来,就像小时候家里刚蒸好馒头揭开锅盖那一刻的香味。隔着透明的生产车间墙壁,一条条馒头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“做”馒头,从面粉、面饼、面团到一个成型的馒头,每条生产线仅需三个工人,一天就能加工150袋面粉。
麦香园总经理邵燕(左一)介绍公司发展历程(大众日报记者 于鹏 摄)
据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燕介绍,该生产线是经过公司十多年的探索研发而成,市场上买不到,从和面到成品,全部实现无菌车间的机械化操作,做出来的馒头比手工的还要好吃。作为全国首家馒头挂牌企业,麦香园经过近30年的发展,成为一家集小麦种植、面粉配置、面食加工、主食加盟以及培训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公司。总经理邵燕有30多年的粮食工作经验,对粮食有着特殊的情怀,因此对原材料有更高的要求。公司有自己的小麦种植基地,且定期对基地农民定期培训,形成可追溯的从基地到餐桌的健康生态模式。
在山东馍大郎食品有限公司,一条“强迫症治愈系”的机械全自动生产线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。每个面团以及新鲜出炉的馒头摆的整整齐齐,且全部自动化。据公司总经理张德友介绍,这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馒头10万个,仿手工揉搓、机械手码盘,用他话就是“馒头在上面跳舞”。张德友介绍,京津冀市场就像认可山东人一样认可山东馒头,从2017年9月至2018年年底,馍大郎向北京市场供应以馒头、花卷为主的面食产品,供应量已超过1000万个,而且逐月增长。
馍大郎公司流水线全自动生产的馒头(大众日报记者 于鹏 摄)
山东的戗面馒头名不虚传,采访团一行品尝了花样繁多的馒头,有嚼劲、麦香浓郁,且每个馒头咬开后里面都有清晰可见的分层,而这就是戗面馒头的最大特点。张德友认为,山东馒头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,但却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馒头品牌。而德州具备生产好馒头的条件,在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的带动下,有信心将馍大郎这一品牌在全国打响。
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公司的董事长徐山元有个习惯,每当有人来参观,进入生产车间后,他都会邀请大家摸一摸地面。传统印象中,面粉厂的空气里都飘着面粉。而在发达公司的车间内,无论是地上还是窗台上,都摸不到白色的粉末。据徐山元介绍,该公司拥有11条世界一流的制粉生产线,生产过程实现电脑自动化控制,可随时掌握各生产环节产品的质量状况,且全封闭无尘工艺。而在偌大的仓库,三个机械手配合人工操作的几台叉车,一袋袋面粉就能被摆放地整整齐齐装箱入柜。作为省内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,目前发达面粉的产品有五个系列100多个品种,且可根据客户要求实现“高端订制”,满足不同地域、不同面食产品的生产需求。
发达面粉集团种类丰富的产品(大众日报记者 于鹏 摄)
媒体记者采访发达面粉集团董事长徐山元(大众日报记者 于鹏 摄)
据德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乔方红介绍,德州在小麦种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,北纬36.5°-37°的地理位置、促使德州小麦的品质优良,被誉为中国小麦中的“五常大米”,做出来的馒头更好吃。且产量高,全市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在900万吨左右,其中小麦总产量430万吨左右,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/28,占全省小麦产量的1/6。此外,小麦中的糊粉和胚芽是营养担当,市场上为了追求精细化加工,让面粉更白以及降低成本,却将其打入了麸皮。德州市粮食局通过引进中科院的新技术,把糊粉分离出来,将胚芽入面,既提高了营养,又不改变面粉口感。
天然的优势以及技术的创新,促进就了德州的小麦粉加工企业以及馒头企业的发展。产品虽好,知名度却不够高。就像邵燕说的一样,“基本不宣传,甚至回避。”而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的打造,让德州的企业们认识到“是时候了,到了我们走出去的阶段”。对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的打造,三家企业都表现出极大兴趣,并对“齐鲁粮油”品牌打造提出自己的想法,认为好的产品是好的品牌的基础,将全力支持配合。
在采访过程中,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随同调研人员表示,走进企业,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求,“麦香园的农业产业链的打造、邵总对馒头行业的情怀以及梦想让我感动,馍大郎的不忘初心以及发达面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也让我对德州的粮油企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”2019年,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的打造,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,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实施“优质粮食工程”为抓手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扩大山东粮油品牌美誉度、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,按照“1个公共品牌+N个地域特色产品+N个产业经营主体”的建设模式,充分挖掘和发挥山东粮油资源、文化和产业优势,着力塑造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的形象和内涵,推动山东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,促进粮油产业兴旺、企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据了解,采访团将继续深入省内的其他粮油企业进行探访,挖掘地域特色粮油产品,完善充实“齐鲁粮油”公共品牌内核。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王颖颖 李凤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