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山东多个市发生本土疫情,如何保障疫情地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?3月16日下午,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,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洪平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青岛、威海等地发生疫情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,在各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小组(指挥部)领导下,商务部门迅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,聚焦聚力保供稳价,全力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。
王洪平说,我省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。根据疫情发展变化,3月11日起,陆续启动了青岛、威海、淄博等10个市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日监测制度,3月13日,启动了30家重点连锁零售企业生活必需品日报告制度,实时掌握疫发地区生活必需品采购、销售以及价格运行情况,及时引导企业备货补货,确保有得供、供得上,不脱销、不断档。从每日监测数据看,各疫发地管控区域及周围的大中型连锁超市正常开业经营,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,没有发生脱销断档、抢购囤购等现象。
同时,加大生活必需品储备和供应。先期成立了青岛、威海、潍坊联保联供工作机制,目前正在构建省会、胶东、鲁南三个片区联保联供机制。省市两级遴选356家连锁零售、农贸市场作为重点保供企业,确定寿光地利物流园等125个蔬菜保供基地,有序增加流通企业生活物资储备,确保了米面油、肉蛋奶、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。据统计,近期外省菜供应环比增长12.6%,大中型超市生活物资库存量较上周增加30%-50%。目前,有疫情报告的10个市,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,品种齐全,价格稳定可控,群众生活得到充分保障。
我省还积极畅通流通配送渠道。协调解决流通企业运输环节遇到的问题,为家家悦、银座、大润发等39家企业开具应急保供企业证明,保障民生商品采购、配送渠道顺畅;疫情地区县(区)设立生活物资中转配送中心,建立管控区域保供车辆和人员疫情防控管理机制,全力保障重要商超、生鲜门店正常供货配送。如淄博市,每个县区确定了1-2处生活物资中转配送中心,在全市布局了328处生活物资分拣中心,制发配送车辆通行证1026张,生活物资配送渠道畅通有序。
我省突出封控区、管控区生活物资保障。总结疫情防控以来的保供经验,省市县“三级”商务部门积极创新保供方式。一是指导流通企业推出预包装家庭套餐,推进“线上下单+社区团购+无接触配送”“线上商超+社区配送”等采购配送模式,实施“点对点”“多对点”保障供应,满足了各封控、管控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。二是在防范区内推出24小时不打烊门店,优先保障商品供应,充分满足市民消费需求。三是兜底特殊人群供应保障,针对母婴产品、紧急药品等建立绿色特供渠道,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;掌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底数及保供需求,协调企业、社区做到及时配送。
我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如何?王洪平说,监测数据表明,目前全省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、价格稳定,完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。
从商品储备看,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足。商业储备方面,3月15日,重点调度的30家连锁零售企业,库存粮食(米面)3.36万吨、食用油1.4万吨,可满足20天以上销售,库存猪肉2789吨、蔬菜9571吨,可满足7天以上销售。应急储备方面,省级生活必需品储备全部到位,共储备面粉、大米、瓶装水、消毒液等9类生活物资3900吨,省市两级储备冻猪肉2.53万吨,可保障20万人5天基本生活需求。生产储备方面,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、蔬菜种植产地和畜牧养殖基地,目前全省粮食储备充裕,蔬菜伴随气温上升产量将逐步增加,生猪、牛羊存栏充足,粮菜肉能够充分保障市场需求。
从价格运行看,全省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可控。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2类生活必需品,3月15日价格环比2月25日(疫情暴发前),6类商品下降(粮食、禽类、盐、糖、水产品、水果),5类商品上涨(食用油、蛋类、奶制品、蔬菜、饮用水),1类商品持平(肉类)。其中,粮食类零售均价5.39元/公斤,下降1.82%;肉类零售均价61.59元/公斤,基本持平;蔬菜类零售均价8.3元/公斤,上涨6.14%;蛋类零售价格为9.22元/公斤,上涨1.32%。总体看,近期我省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较小,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,民生商品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。
“下步,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举措,强化应急监测,加强产销衔接,畅通供应渠道,更好更高质量的丰富生活物资供应。在此,也请广大市民克服恐慌心理,理性放心消费。”王洪平说。(济南日报记者 范俐鑫)
编辑:张钰